咏春拳基本历史

发布时间:2017-08-09   点击率:2147

历代詠春拳传人族谱


咏春拳前辈历代人材辈出,不能尽录。在此仅列举历代之代表性人物之一二。



咏春拳历史


咏春拳己有超过二百年之历史。相传来自少林,是著名中国南方拳种。


咏春拳之历史以往一直都是徙弟从师传口传而得知,并没有历史文献可作参考。


咏春拳以往是相当低调。与其他武术门派的存在方式有很大分别。咏春拳一直没设掌门之类之职位;咏春拳亦没有其他门派般的严密管理制道。从不招遥;亦没有舞狮舞龙;更从不以门派身份出席参予任何中国传统喜庆活动。以往只有少数富家子弟才能有机会学习这套武学。


严格来说,以往咏春拳并不算是一个门派,而是一门流传民间小数人仕手中的宝贵技击武学。


咏春拳近代史


咏春拳到黄华宝、梁二娣一代才开始有文字记载。二人为红船戏班中人,晚年退休后先后传授咏春拳予梁赞。梁赞,绰号佛山赞先生。在广东一带极有名气,每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名中医,很富有,更是一名武林高手。至于他所学的是甚么武功,他自己却甚少向人提及。他一生中只传授四名徒弟,其中两名是他的儿子。四人之中只有陈华顺有传后人。


由陈华顺开始,咏春拳便进入一个半公开教授的状态。在这时候学咏春拳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是要抬着黄金去拜师的,费用往往等值于数条街道房地产的高昂代价。所以当时有机会学咏春拳的是富家子弟。


叶问就是当时佛山的名门望族之一。叶问从小跟随陈华顺学习咏春拳。后期到香港圣士提反中学读书,巧遇在香港从商的梁赞之子梁壁,后随梁壁再习拳数载后返回佛山。四零年代未到香逃避战乱,后来在香港落地生根,以授拳为生。


咏春拳就是由这时开始作广泛流传。自叶问广授咏春拳之第一代传人中出产了不少杰出人材,如黄淳梁、李小龙等。黄淳梁当年四处与各派武林高手讲手比武,得讲手王之称号,将咏春拳之名气及拳理推至更高层次。李小龙更将咏春拳之技击武学智慧及技术显现至世界各国,将中国功夫荣耀于国际,为中华技击学历史写下光辉一页。


咏春拳亦深受西方武术界极力推崇。自李小龙一举成名至今之短短二三十年间,咏春拳巳成为国际上最多外国人学习之中国武术之一。


黄淳梁睌年所确立之咏春拳学更使中华武术在国际上之地位推上顶。


詠春传说


咏春拳的传授特点,就是必须个别独立的教授,单对单的练习。故此师傅往往要花大量心血及时间于个别徒弟身上,以栽培成材。因此传授上是不能多产。一直以来,咏春拳都只传少数传人,并没有大量招收门徒,直至叶问到香港设馆后,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由于是每代口传历史关系,每每出现差误。咏春拳之源处就有超过十个版本故事。如:五枚师太某日看见蛇鹤相争而悟出一套如此精深博大的拳术。又说:咏春拳是少林寺内最高武僧所创用以对付叛变之少林叛徒及作清理门户之用。或由五枚徒弟严咏春所创,是专门予女性练习之武术。甚至有由一尘庵主所创,直接传授梁赞,否定严咏春之传在之说法。不同师承就有不同版本,当中之真确性巳无从稽考。


最具可信性及最合乎逻辑的说法是认为咏春拳是经过一代一代的改进,随时代进步而不断改良的长期集体智慧成果。


今日练习咏春拳的都是练习她的实用、智慧、内涵,实无必要刻意练习过往的传说故事。过往的传说只应作为在练习之余的一个话题。


咏春拳之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桩法。更配合黐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肘、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咏春拳学概述


前国家体委的武术方面领导人徐才主席 , 曾于一九八八年号召创立 “ 武术学” 科学体系 , 其后香港的詠春体育会黄淳梁主席则提出了 “ 詠春拳学 ” 的设想 , 要在没有规则限制下两人进行近体徒手格斗时 , 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解释随意对抗的规律性,环顾当今国际武坛上 , 还未有人提出过这种科学体系。


咏春拳学(Science of Ving Tsun Kung Fu )简称V.T,是二十一世纪的技击科学,是一代宗师黄淳梁经过毕生钻研及实践的技击学宝贵成果,是两人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进行徒手格斗或随意搏击对抗的现代科学理论及训练方法。


因咏春拳具备威猛独特的实战功夫,曾被有关部门列为禁拳,然在港澳地区欧美诸却掀起狂澜,民间纷纷设馆学习,特别是咏春门人一代巨星李小龙的出世,更将咏春的巨大价值表现得惊世骇俗。


美、英、德诸国的军警更视为必授之业,必备之技。


【咏春拳学】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门优秀拳种,也是一门科学的技击学,应用起来无招无式,无固定形态,一切随变化而变化。如水,遇什么容器便成什么形状,遇什么河道就随地势顺流。斩不断,拦不住。当中手法及理论是咏春拳历代前辈经不断实践应用及印证而采纳的大量技击科技数据。当中包含物理学、力学、数学等配合人体架构、时间、动力、距离等应用发展出来的专门学术。其技法独特、内涵丰富。自七十年代初李小龙一举成名至今,短短二十多年间,【咏春拳学】巳发展成为国际上最受推崇的传统中国拳种之一,可见咏春拳内涵之博大精深。特别随着电影《叶问》、《一代宗师》等影视剧的热播,再次掀起了国内外对咏春拳的热议与追捧。学习咏春拳,是修炼、养心、悟道的最佳选择。


咏春拳学的主要特点


咏春拳学的主要特点可从三个主要方面浅释如下:


第一方面:近体实战的基本技术体系


传说清朝时,五枚师太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咏春拳,姑不论其可信性如何?其实白鹤不会拍动双翅进攻一字长蛇,人的双手则不同,它是人体最零巧的运动链,不但运动功能最多,而且运动幅度最大。


在古代,“手搏”就是一种以打法为主体技术,并辅以踢法、摔法和拿法,它是四击的徒手实战格斗技。咏春拳强调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搏”积累的两千年以上经验,并且还有所创新,其特点有六:


(一) 当双方近打时,如用转马使对手侧身相向,仅能一手施力时,可以居于以多胜少的优势。如果利用连环均衡的攻防双手,在时间差和机会率方面都会占较大的便宜。善用双手为主的数量优势,是近战技术体系的特点之一。


(二)人体构造是对称的和平衡的,可像建筑物设计一样,外有几何中心线和内有力学重心线。


当以双手为主体技术时,可将左右方一分为二,去设计简洁的动态的基本动作,其单手的运动链及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和方式。

如将手视作兵器时,其单手的基本动作可成为刀、剑、鞭、斧、锤、钩、盾、双节棍等多用途作用。


当将左右方合二为一,随意组合动态格斗时,其左半和右半的动作可以不对称,但整体必须动态平衡。双手做同一动作可为双刀、双剑等,做不同动作可成为一刀一钩,一剑一盾等,它是以二的倍数增加着。


善于运用双手为主体的多面手作用,是近战技术体系的特点之二。


(三)对打时双手可以同时一守一攻,也可以最短时间连环进攻同一目标。


利用相辅相成的辩证法思想去设计双手互为兼顾,是近战体系的特点之三。


(四)身体和马步姿势要便于运用双手朝向对方重要目标———全身的重心线(一般以外形的中心线代替),不但较易击中要害而且受力也较重,双手连中时尤甚。因此,正身朝敌的“中线理念”和“朝面追形”战术,就成为双手可及距离的近战技术体系特点之四。


(五)近代立体战争,最后胜负仍要取决于陆军的近战攻取。同样实战格斗最后胜负也往往取决于近体战。


咏春拳强调以近打为主,以双手为主,以快攻为主。近体攻取的成功要决,就是时间第一,一切技术动作均从属于节省时间,作为衡量其实用何时何地的标准。


咏春拳强调短距理念,例如要拳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快时间的猛攻。在技法上强调精简理念,要用最简洁动作完成最直接的进攻。因此,精简实用直截了当的快攻动作,是近战技术体系特点之五。


(六)近体战时,如果敌我之间迅速互攻,无暇思考怎样出招,拳来拳往互有击中。但也可应敌来势而变化,造成对手教你如何出招的局面。咏春拳就有训练粘贴控制对手来势的技术,因此这种称为“黐手”的技术,是近战技术体系特点之六。


总之,“咏春拳学”是根据整体的人体动态规律建立实战格斗的基本技术体系。


第二方面:近体实战的理论核心


要使近体实战打得好,其奥秘在于使对方失去平衡。例如扭斗时视觉难以发挥,全凭肢体触觉的条件反射,立即感知对手的重心变动而迅速反应,使其失稳而被打倒或摔倒。又例如格雷斯柔术关于猛扑的抱腰摔,利用两例的对手,亦全凭条件反射迅速作出反扭打或反抓抱,例如以撞拳迎击术前的头部去抗衡失稳,又或降低重心和加大支撑而去抗衡失稳等。


咏春拳的双黐手就是锻炼两手的触觉反应,可以按照设计的几种基本动作反复练习。当中枢神经系统建立复杂的条件反射时,两手可以达到反应零敏和随机应变,在迅速千变万化的实战中能够应付自如。因此,可以认为它是咏春拳根据基本技术体系总结出“无招胜有招”思想的主要依据。


“咏春拳学”则发展了这个思想,强调“无招胜有招”是近体实战的理论核心,在任何形式的近战中均可运用。因此,也可称为“实战拳学”等等,用不用咏春名称并不重要。


用“咏春拳学”观点去认识双黐手,其特点有四:


(一)双黐手锻炼是由双方的四条臂膀在内外门范围运用几种动作循环反复地相互粘贴翻滚,如在一个无形的圆弧和直线之中,形成活的劲力流动和前推的力度。它锤炼双手左右兼顾,可以最快而流畅地打圈卸除对方之力,也可以最快而流畅地转化为直线攻击对方之力。不但锻炼与对方搭桥之手接触的感觉和反应,而且锻炼制造和寻找对手之空隙漏洞,达到“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等战术的应用目的。


(二)双黐手可以成为双方近体实战时的攻防拉锯地带。它既是直线进攻的桥梁通道,也是内门防御的缓冲区域。


(三)双黐手可以成为踢打摔拿四击之间最快接轨和转换的编组地带。因此,它填补了近战领域一向存在着的空白。


(四)双黐手是“无招胜有招”理论的主要依据。但在实战时,谁都不会主动采取黐手形式,首要是简单直接攻击对手。当出手受险,湎要变化来达至目的时,才发挥平时练习双黐手那种反应纯熟练快捷机巧的零敏性,去应付千变万化的局势。不论对手会不会黐手都一样对付,全凭自己的反应零敏,伺敌先机去战胜。


总之,“咏春拳学”的近体实战理论核心是“无招胜有招”,而双黐手则是此辩证理论的主要依据和入门锁匙。


第三方面:直线攻击的最佳动作


西洋拳击的直拳,是带拳套直线攻击的主要拳法。四、五十年前西洋拳很侧身,到了祖路易时身已站正,上身略倾前,到阿里时上身很平正,但仍有跳步,到泰森时已压前,两手保持均势,无跳动。可见不断改变不断变化。咏春拳的日字冲拳则是不带拳套直线攻击的主要拳法,后者的特点有五:


(一) 按照中线理念和短距理念快速反应,拳肘沿自己中线发出,打向对手中线。


(二)利用地面反力,通过肢、腰、肩、肘、腕、拳的整体性攻击,有时甚至加上全身射入的冲力,最大限度增加打击速度和力量。例如近战出拳接触敌体的瞬间,利用腕关节的抖动加速,突然产生的爆发力,加重了出拳的力度。


(三)出拳时肘不摆幅,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近战时对手难以预防。


(四)辩证的双手兼顾,连环进击,要比西洋拳击更快捷、更频密和更具威力,例如用两手组成动态的三角形刚性结构,可从内门中线硬压楔入,不论对手如何抵挡,仍然轮番强行尖劈直贯。


(五)咏春拳讲究经济原则,既然拳打出去,就在外变化,假如一击不中,就改变方向再击,这就是长桥发力之意(西洋拳击不中就将拳收回再出击),李小龙则称之为“寸劲”。


总之,咏春拳的日字冲拳(也可用直掌标指)是近体实战最主要的各最佳的直线攻击技术。


从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浅析,可以认为黄淳梁提出的设想,是现代近体实战最完整的科学体系。


今日咏春拳术已传遍五大洲,它的影响早已在世界各地确立。因此,深入研究“咏春拳学”已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叶问简介


叶问(1893年-1972年)原名叶继问,曾经改名叶溢,祖籍广东南海罗村镇联星谭头村,出生于广东佛山桑园,是当地大少爷,学识渊博。师承陈华顺、梁赞,十六岁那年,赴港就读于香港圣士提反学校,并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为咏春拳体系的开宗立派人。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香港教授咏春拳;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黄淳梁简介


黄淳梁,咏春拳在香港打开门户的功臣,他是咏春派掌门人叶问的弟子,年轻时黄淳梁在叶宗师指导下,勤学苦练,从未间断,从事咏春拳习练与研究长达40余年,他凭着一身肝胆,不畏强手,以自己矮小的身材,勇于在实战中验证自己的咏春拳艺,百余次与武林各路英雄相会,走遍世界各地,“打”遍东西南北。这位名扬天下,被誉为香港“讲手王”的咏春技击家,弟子遍及欧美,人数逾万。


李恒昌简介


李恒昌:师承叶问弟子黄淳梁(李小龙的授业师兄),中国咏春拳学总会会长,中国武术段位制咏春拳执笔人。


李恒昌师傅曾先后跟随一代宗师黄淳梁远赴澳洲推广及发杨咏春拳学,及后更参与教授工作。


在一代宗师黄淳梁身故之后,于1997年创立中国咏春拳学研究会,199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咏春拳学总会,以纪念恩师黄淳梁及继续弘扬优秀中华技击武学 咏春拳学 。并先后在中国国内、香港以及国外开班授徒。


于2013年,在中国深圳创立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而于2015年,中国南京设立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 - 南京分公司,随后又设立了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 - 广州分公司和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 - 山东分公司。开启向祖国大地的咏春推广之路。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加强咏春拳的理论与技法的研究,更好地挖掘、整理和利用咏春拳的资源,李恒昌先生不辞劳苦,不仅在国内定期开设短训班,还应邀到世界各地如:俄罗斯、意大利、澳洲、日本等国教授咏春拳。


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简介


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优秀中国传统武学,透过正统传承,并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传授咏春拳学,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服务社会。


公司以正统传承方式为武术爱好者建立自信心,并以独特拓展训练的方式使学习咏春拳更具趣味性和更有效率,更好地提升技击水平,同时透过研习咏春拳学所包含的哲学理论开启人们智慧。


李恒昌先生于--师承叶问弟子黄淳樑(李小龙的授业师兄),中国咏春拳段位制执笔人。1997年创立中国咏春拳学总会,承先启后,传承国粹,以纪念恩师黄淳樑及继续弘扬优秀中华技击武学【咏春拳学】。在中国国内、香港以及国外开班授徒,获得良好的声誉。


1997年,于中国香港创立中国咏春拳学总会
2013年,于中国深圳创立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
2015年4月,于南京成立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2015年8月,于广州成立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2015年11月,于济南成立哲拳国艺(深圳)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致力推广中华武术文化,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造福社会。

全国热线:177 2775 9487

国内邮箱:cn4000018135@126.com

香港电话:+852 24010000
香港邮箱:24010000hk@gmail.com
© 2015 中國詠春拳學總會
香港:九龍區 九龍灣 宏泰道 合力工業中心 A座9樓 A9號      电话:00852-2401 0000

深圳:罗湖区 深南东路 3020号 东门百货广场大厦 东座1713室    

          电话:133 1697 7780

佛山:佛山市大沥盐步穗盐西路43号佰德广场2栋514     电话:177 2775 9487

备案号:粤ICP备17063135号